在清州經營三間刨冰店的業主A某,最近接到熟人的通知,得知「你的店附近開了一間和你們一模一樣的店」,讓他大吃一驚。起初他不以為意,以為只是一般競爭對手,但當他打開外送APP確認後,發現該店的老闆竟是兩個月前離職的工讀生。
對於這位曾是打工生、如今成為老闆的B某,A某表示:「他大概在我們店工作了四到五個月,然後在兩個月前離職。如果只是開了一家類似的店,也不至於讓我這麼委屈和生氣,問題是他的店就開在離我們步行15分鐘、開車4分鐘的距離,內容卻完全照抄。」
他接著指出:「外送APP上的菜單名稱、內容組合、說明文字、價格、營業時間、外送費,全部都像是複製貼上,甚至連我們的主打甜點所用的容器、配料容器,也全部是同樣的產品。連教客人怎麼吃招牌甜品的貼紙顏色都非常相似,介紹文字也全都一模一樣。」
A某補充道:「他曾在工作時問過我們是否能讓他開一間分店,但我當時拒絕了,因為清州已經有三間分店,如果外送範圍重疊就會搶彼此生意,無法再新增地點。結果我到新開的那家店找他時,B某竟然大言不慚地說:『我承認是從你的店學來的食譜,但我有稍微改過;一間店紅了就會出現類似的店,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?』」
尤其令A某氣憤的是,自己店裡使用的某些原料是與工廠簽有獨家供應的合約的,但工廠卻違約私下提供給B某。雖然工廠最後回收了這些原料,但B某仍拒絕更改菜單內容。
A某感嘆說:「這就是自營業者的現實嗎?我真的又氣又委屈,好怕我們辛苦建立起來的這間店就這麼被毀掉。看著我們的血汗成果就這麼輕易被搶走,真的太不甘心了。」
對此,一位自稱是勞務士的網友留言表示:「如果屬於營業秘密,即使沒有簽署保密協議,也會自動產生保密義務。不過必須符合經濟性、非公開性、保密維護努力這三項要件。」他建議A某:「可以針對該工讀生提起民事訴訟與假處分,主張營業秘密侵權,收集能證明非公開性與保密努力的相關資料,尋求專業律師協助。」
看到這段故事的其他網友也紛紛表示:「根本不是因為缺錢才去打工,而是想偷學經營方法、點子、材料、食譜而刻意接近,這在企業界就是商業間諜」、「幹了壞事,總有一天會遭到報應」、「偷竊別人辛苦的努力,必須透過法律來制裁」。